在清明节这个充满历史气息的传统节日里,我们不妨茶具品鉴一番清代光绪年间的粉彩茶盅,通过这只茶盅,感受古人的踏青风俗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。
这只清代光绪年间的粉彩茶盅,口径10.5厘米,底径4.3厘米,高8.7厘米,采用粉彩瓷工艺制作而成
天上下着雨,树上开着杏花,但还有树木未长叶子,令人想起唐代诗人杜牧写清明的那首名诗: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看来,这正是早春时节的清明。老者的模样,冠带典雅,文质彬彬,也许是辞官归隐的文人雅士,也许是一个隐居山间的士大夫。在清明节这个充满历史气息的日子里,他趁着这个机会,和子孙们快乐出游。孩子们欢笑声的天籁之音,加上隐隐青山遮望去眼,纷纷细雨在身旁,郁郁芬芳扑鼻来,这也是人世间的一大享受。
在茶盅底部,有大清光绪年制的底款,看来正制作于该时期。光绪年间,正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黄昏之旅,国家内忧外患,官员自保不暇,百姓人人自危,似在走向穷途末路。制作茶盅的匠人,大概也希望能像画面中的老者一样,回乡隐居,在山间林舍终老一生。但对于受官府管控的皇家官窑工匠来说,这样的愿望,无异是一种可望而不即的奢望。
在太平盛世里的今天,我们不用再为生存而担忧。在细雨纷纷,杏花开遍的清明时节,应该带着家人,走到山间、田野,来一场快乐的春游。让我们也体验一下古人的清明节踏青风俗,感受那份与现代的交融,让生活更加美好。